close

消文27-2 四家合註版

寂靜者,如是於其妙行惡行,所有進止,由其依止念正知故,令心發起內寂靜住,所有定學。

寂靜就是依止正念正知,趣向妙行阻斷惡行(註1)
,令心生起內在寧靜安住的定學。

註1 維基百科
1.已生惡令永斷2.未生惡令不生
3.已生善令增長4.未生善令得生
四正勤包括四種正確的修行方法[3]:
1.已生惡令永斷,對已生之惡,使永除斷。又謂五蓋等煩惱心,離五種善根故,一心勤精進,方便斷除,不令更生。
2.未生惡令不生,對未生之惡,使更不生。又謂五蓋等煩惱惡法,今雖未生,後若生時,能遮五種善根故,一心勤精進,方便遮止,不令再生。
3.已生善令增長,對已生之善使增長。又謂五種善根已生,為令增長故,一心勤精進,方便修習,令不退失。
4.未生善令得生,對未生之善使生。又謂五種善根雖未生,為令生故,一心勤精進,方便修習,令得生。
近寂靜者,依心堪能 奢摩他故,觀擇真義發起慧學。
極寂靜,得到定之後,心是能隨自己所欲而轉,是自己能控制的,此時才能觀察抉擇真實義以生起慧學。

如是唯具調伏相續,三學證德,猶非完足,尚須成就聖教功德。
如果僅是具備調伏自心相續的戒、定、慧三學內證功德,仍有所不足,還要具足教典方面(教正法)的功德。
言教富者,謂於三藏等,成就多聞。善知識敦巴云︰「言大乘尊重者,謂是須一,若講說時,能令發生無量知解。若行持時,於後聖教,能成何益,當時能有何種義利。」

此處所說的「教富」——飽學經論,是指在三藏典籍,經、律、論等方面具足多聞。善知識種敦巴尊者說:「作為大乘師長,必須是一個在宣說義理時,能啟發聽眾對佛法無量的理解;當他付諸行持時,對佛教的未來,能有什麼利益;當前能產生何種效果(義利)。」

本文來自: http://blog.udn.com/saso168/12435807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onnyquyen396 的頭像
    donnyquyen396

    餅乾禮盒

    donnyquyen3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